居住密度大、基础设施薄弱、垃圾数量多且成分复杂……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总是面临着诸多“老大难”问题。近年来,在翔安区环境卫生中心指导下,翔安区金海街道形成了完善的“无桶化”垃圾分类工作思路;而作为金海街道垃圾分类的示范社区,澳头社区已在相关工作上取得初步的成效,打造了垃圾分类“澳头模式”。
记者了解到,澳头社区由澳头、上苏两个自然村组成,总户数516户,人口有近1300人。在垃圾分类试点基础上,金海街道对澳头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进行完善提升,凝练出一套符合社区实际的垃圾分类“无桶化”上门收集模式,让小村庄里也有了垃圾分类的“大时尚”。
“以前垃圾不分类、垃圾桶随意摆放,夏天垃圾发酵导致臭气熏天、污水外溢,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。”据介绍,澳头社区将原有的3条垃圾收运线路进行优化,提高收集效率,平均每名作业人员收集85户;并将上门收集时间调整为5:30-8:00、17:30-20:00。为解决收集工作后还有垃圾落地、垃圾桶摆放在家门口等问题,在其他时间段,澳头社区增加巡回保洁频次,确保“无桶化”上门收集成效。
澳头社区现有海鲜馆13家,不少市民朋友喜欢到澳头吃海鲜大餐。为了防止餐饮企业随意倾倒餐厨垃圾污染环境卫生,社区推动餐饮企业签订餐厨垃圾转运协议,由餐饮企业自行采购小型桶装车,将餐厨垃圾送至接驳点位,再由翔安建发城建集中转运至末端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澳头社区还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小组,整合了街道、社区、执法中队及管护单位等四方力量,以此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。
附件下载:
下一篇:文明新风润田野